黄甫全

2023-04-08 15:00:00

黄甫全,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教育学二级教授。“广东特支计划”教学名师,省级教学名师,国家教育学类专业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-2018,中国教育学会课程学术理事会副理事长。完成系列项目,取得大量成果,荣获一批奖励,其中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、国家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、国家精品课程项目、国家规划教材项目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,所倡大课程论开拓了学科新方向,现在率队研发“师德高尚能力卓越AI”。主要学术领域和专长为教育文化学、课程与教学论和教师教育学。

 

教育背景

1991.081994.06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,获博士学位

1978.101982.06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,获农学学士学位

 

工作经历

1. 1976.121978.09 在原昆明军区后勤部转运总站当兵,历任士兵、副班长;

2. 1982.071986.01在原昆明军区后勤部军需部任陆军军官;

3. 1986.031991.08 在云南农业大学教务处工作,19879月起任副处长;

4. 1994.071995.04 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;

5. 1995.052000.01 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,历任副系主任,系主任,其间1995年被评聘为副教授,1998年被评聘为教授;

6. 2000.02—2021.08 在华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,任系主任,博士生导师,兼任教育部华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,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副主任,小学教育专业负责人,教育硕士小学教育方向负责人,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导师组召集人。

7. 20219月至今,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,任院长,二级教授,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。

 

主要社会和学术兼职

1. 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

2.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;

3.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;

4. 广东教育学会常务理事、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;

5. 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;

6. 广东省高教学会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。

 

科研成果

一、主持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

1. 1997年,《关于中小学课程难度的理论研究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“九五”规划重点青年专项课题;

2. 1998年,《面向21世纪中小学师资职前培养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》,国家教委现教育部师范教育研究专项课题;

3. 1999年,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专项课题;

4. 2000年,《珠江三角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基本观念演变的研究》广东省教育厅专项课题;

5. 2000年,《广东省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研制》广东省教育厅委托重大课题;

6. 2000年,《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模式、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》,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专项重大课题;

7. 2000今,《中国大陆学校价值教育的课程开发》,国际合作项目,由国际Sathya Sai教育学院资助经费;

8. 2002年,《建构小学创新教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》,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“十五”规划资助项目;

9. 2002年,《关于学习化课程的理论研究》,广东省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重点课题;

10. 2002年,《新中国课程论发展的理论研究》,教育部200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;

11. 2003年,《新中国课程论发展的理论研究》,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度重大项目;

12. 2003年,《中小学学习化课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》,全国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教育部级重点课题;

13. 2007年至2011年,《课堂学习研究的专才培养》,与香港教育学院合作项目;

14. 2007年至2012年,《新世纪高素质专业化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》,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07年项目;

15. 2007年至2012年,《教育学博士研究合作计划》,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合作项目。

16. 2008年至2013年,《新中国小学教育基本理论发展的文化哲学清理与建构》,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度重大项目。

17. 2010-2015年,《学习化课程论稿——课程文化哲学初探》,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“十一五”规2010年度后期资助项目。

18. 2011-2013年,《互惠性院校协作“学训研”共同体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的行动研究》,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。

19. 2015-2019年,《校本学习研究原理与方法探索》,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研特色创新项目。

20. 2014-2024年,国家教育“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”《卓越小学教师“学训研”共同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》。

21. 2017-2022年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新世纪行动研究八大范式》。

22. 2019-2028年,国家一流专业-小学教育专业建设。

23. 2019-2026年,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基金项“德育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”建设。

24. 2021-2024年,广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《现代教育人工智能产业学院》。

25. 2022-2025年,《新唯物主义智能化学习技术代理主体论》,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资助项目。

二、代表性论著

(一)著作

1.《阶梯型课程引论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,1996年版。

2.《现代教学论学程》(第一版、修订版),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003年。

3.《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》,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。

4.《课程与教学论》(教育部师范司组编教材),高教出版社2002年版。

5.《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》(国家级规划教材),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。

6.《小学教育学》(教育部师范司组织专家审定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7年版。

7.《现代课程与教学论》(国家级规划教材),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版。

8.《小学教育学》(教育部师范司组织专家审定教材,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,国家级规划教材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7年第3版。

9.《校本学习研究的原理与方法》,广州: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9年。

10. 《小学课程设计与评价》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8年版。

11 《课程与教学论》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9年版。

12.《新世纪行动研究八大范式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2年版。

(二)“课程与教学论”论文

1.“关于教学、课程等几个术语含义的中外比较辨析”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1993(7)。

2.“课程难度刍论”,《东北师大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1994(4)。

3.“略论教师的课程研制者角色”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,1995(1)。

4.“整合课程与课程整合论”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1996(10)。

5.“逻辑型规律与阶梯型课程”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1996(5)。

6.“国外课程整合的发展走势及其启示”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,1997(3)

7.“论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律”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1998(5)。

8.“新中国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”,《教育研究》,1999(12)

9. “大课程论初探”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2000(5)。

10.“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基本原理”,《教育研究》,2002(10)。

11.“学习化课程雏论:文化哲学的观点”,《北京大学教育评论》,2003(4)。

12. Curriculum reform in contemporary China: seven goals and six strategies.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( G. B. & U. S. A.). 2004Vol.36, No:1..

13.“合作活动学习雏论”,《教育研究》,2004(10)。

14.“教育研究科学精神的建构”,《教育研究》,2005(9)

15.“当代课程与教学论: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”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2006(1)。

16.“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”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,2007(8)

17.“让学校成为学习的天堂——校本教学研究引论”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08(10)。

18. “师生主体、知识价值与整体方法——文化教学认识论”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10(22)。

19. “创新‘学习为本评估’,建构班课学习文化”,《教育测量与评价》,2011(3)

20.“行动者网络理论:教育研究的新视界”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12(2)

21.“证据型教学决策在美国:兴起、内涵、策略及启示”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,2013(4)

22.“论新兴微型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”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,2014(6)

23.“新兴课语整合式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”,《外语界》,20153)。

24.“构建网络化整体学习方式促进卓越教学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”.《中国电化教育》,20162)。

25.“‘男生危机’的别样解读——性别气质的角度”. 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1622)。

26.“ Comments on Systematic Methodologies of Action Research in the New Millennium: A Review of Publications 2000-2014”. Action Research Journal, 2017, (1)

27. “智能化学本评估初探——基于AI教师主讲课堂的试验研.教育研究与实验,2021(02).

28. AI全科教师主讲课程学习成效试验研究.开放教育研究,2021,27(01).

29. 道德人工智能基础、原则与设计.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,2021,20(01).

30. Exploring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: A systematic review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in Education (IJERE), 2020, 9(4).

31. 核心价值观教育定位、内容与路径.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:2020(08).

32. 双师课堂课程开发引论:缘起、主题与方法. 电化教育研究 41(02).

33. AI全科教师小学英语微课教学设计开发研究——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Abilities为例.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19,39(06).

34. AI全科教师微课教学设计开发研究.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19,39(06).

35. AI全科教师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开发研究——以《迷人的张家界》为例.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19,39(06).

36. AI全科教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开发研究——以《三角形的内角和》为例.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19,39(06).

37. 学科德育何以可能来自神经科学的发现.课程.教材.教法, 2019, 39 (08).

38. 教学实践认识论纲.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9(04).

39. 行动研究与民族问题.民族教育研究,2019,30(02).

40. 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生智能课程.开放教育研究,2018,24(06).

41. 精准学习课程引论——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愿景.现代基础教育研究,2018,29(01).

42. 善评者善学学生评估素养的缘起、构成及发展策略.教育发展研究,2018,38(06).

42. Towards a learning-oriented assessment to improve students’ learning—a critical review of literature. Educational Assessment,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, 2018, 30(3).

43. 论道德与法治的深度备课——以《他“小气鬼”吗》为例.中小学德育,2017(10).

44. 科学教育中驳斥型文本研究及其启示.教育发展研究,2017,37(Z2).

45. 课程实施的文化制约现象之考察.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7(03).

46. 学习的双重认知过程及对教学的启示——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分析.教育研究与实验,2017(01).

(三)“教育学原理”论

1.教育实验过程初探,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,1992(2)。

2.试论学生主、客体双重性的动态模式,《东北师大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1992(6)。

3.教育与市场‘交叉带’现象及其实质,《中国教育报》,1993-11-11

4.教育市场能否成立?,《光明日报》,1993429日。

5.教育灰色系统刍论,《首都师大学报(社科版)》,1995(5)。

6.教育面对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挑战与对策,《科技导报》,1996(3)。

7.素质教育悖论,《北京师大学报》,1996(5)。

8.学校公民教育:问题及其对策,《学术研究》,1997(4)。

9.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公民教育的基本策略,《学术研究》,1999(2)。

10.树立共同教育理想,培‘四有’新型公民,《学术研究》,2002(3)。

11.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,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,2003(4)。

12.教育研究科学精神的建构,《教育研究》,2005(9)。

13.从决定论到建构论——知识社会学理论发展轨迹考略,《学术研究》,2008(1)。

14.语文学习动机的概念与结构分析,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·社会科学版》,2008(3)。

15.格物致知:一个永恒的教育理想,《大学教育科学》,2011(1)。

16当代行动研究的自由转身:走向整体主义,《教育学报》,20121)。

17.方法论的变革走向网络化,《现代远程教育研究》,2013(7)

18.原因层次分析法:预见式行动研究的有效方法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,2014(6)

19.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创造,《开放教育研究》,20151)。

20.课语整合式学习的课程开发原理与方法. 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201612)。

21.新兴系统性文献综述法:涵义、依据与原理.《学术研究》,20173)。

22. 文化胜任力发展:人工智能时代新兴教育目标取向.中国电化教育,2021(12).

23. 从主体性到他者性教育伦理学转向.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21,41(02).

24. 教育人类学的超学科范式:兴起、概念、方法与启示.现代基础教育研究,2021,41(01).

25. 道德人工智能基础、原则与设计.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,2021,20(01).

26. 从主体性到他者性教育伦理学转向.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21,41(02).

27. 基于脑负荷理论的减负策略.基础教育参考,2020(12).

28. 人工智能立法:主体、内容与特征.广州:学术研究,202011.

29. 核心价值观教育定位、内容与路径.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, 2020(01).

30. 论智能化时代教育科学的超学科范式. 电化教育研究, 2020(01).

31. 论重建打扫卫生劳动课程.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,2019,39(04).

32. 案例行动研究的原理、价值与步骤.课程教学研究,2019(08).

33. 教学行动研究抽样问题的表现、成因与对策.教育导刊,2019(08).

34. 教育过程公平的三重进路.全球教育展望,2019,48(08.

35. 教学实践认识论纲.华南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9(04).

36. 行动研究与民族问题.民族教育研究,2019,30(02).

37. Comments on Systematic Methodologies of Action Research in the New Millennium: A Review of Publications 2000-2014. Action Research Journal, 2018, 18(4).

38. 人工智能时代教学行动研究抽样技术的三大基础.电化教育研究,2018,39(11).

39. 新技术在艺术型研究中的应用与开发.高教探索,2018(09).

40. 活动数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一种学科方式.中小学德育,2018(07).

41. 减负与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创新.中小学德育,2018(05).

42. 教育评估的四大隐喻及其生成与转化原理.河南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8,45(01).

43. 论个性化的教育研究方法——基于我个人的体会和经验.中国教育科学,2017(02).

44. 培育全民的创造力与责任心—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《中期教育战略(2014-2021)》价值取向解析[J].现代远程教育研究,2017(06).

45. 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案例、步骤与价值.电化教育研究,2017,38(11).

46. 我国教育改革政策及价值的演进.全球教育展望,2017,46(08).

47. 校园欺凌问题的调查研究.全球教育展望,2017,46(03.

48. 我国教育改革政策及价值演进.全球教育展望,2017(08).

49. 性别敏感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实践方略.中国教育学刊,2017(06).

(四)教师教育论文

1.我国高师教育系课程改革路向初探,《吉林教育科学》,1996(5

2.教师的专业化与开放型师范教育,《深圳大学学报》,1996年增刊。

3.高师教学改革的突破口:更新教学内容抑或应用教育技术?《高教探索》,1999(4)。

4.小学教育专业模块整合式课程的建构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2002(9)。

5.关于专业发展学校研究的几个问题,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·社会科学版》,2006(2)。

6.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,《电化教育研究》,2007(8)。

7.课程与教学论实验的构想与实践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2009(2)。

8.开发实验课程与教学: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路向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0918)。

9. 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,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,2010(2)

10.提升学生学习:院校协作的核心价值目标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112)。

11.高校混合式学习网络课程的创新与开发,《中国电化教育》,20132)。

12.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文化素养,《教育发展研究》,20146)。

13.从整合到转化:论网络化课目教育学知识的生成原理,《当代教育科学》,2014(11).

14.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的知识共享,《现代远距离教育》,20152)。

15.网络环境下知识建构的四种模式. 《电化教育研究》,20169)。

16.‘互联网+’时代行动研究的知识建构法. 《中国电化教育》,20171)。

17. 知识创作型深度学习方式的构建与实践——基于卓越小学职前教师教育探索. 教师教育学报202005.

18. AI教师开发国际进展与前瞻.现代基础教育研究,2019,35(03).

19. 新世纪我国中小学教师科研胜任力研究.现代中小学教育,2019,35(09).

20. 师范生师德养成课程创新研究——高尚师德修养实验课程为例.中小学德育,2019(09).

21. 民族地区兼职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——来自广西G县的调查.岭南师范学院学报,2019,40(02).

22. 研发师德高尚的AI教师——德育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与有效教学论的交融愿景.中国德育,2019(05).

23. 机器人可以教知识无法培育价值观吗.中国电化教育,2019(02).

24. 恪尽教师天职.中国德育,2018(20).

25. 班级文化领导力:班主任核心素养初探.中小学德育,2018(08).

26. 论指向教师有效专业发展的学习学术.高教探索,2018(01).